小学生校园日常礼仪知识

时间:2022-07-15 05:11:23 作者:天下 字数:13761字

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,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。想要抓道德素质,培养同学们良好的礼仪习惯,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小学生校园日常礼仪知识内容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!

小学生校园日常礼仪知识

1、目标:日常规范要记牢,行为习惯常对照;同学之间勤勉励,道德情操修养好。

2、进校:穿戴整洁重仪表,上学路上不打闹;备齐用品准时到校,相互问候有礼貌。

3、升旗:升旗仪式要搞好,热爱祖国第一条;齐唱国歌感情深,肃立致敬要做到。

4、早读:勤奋好学争分秒,贵在自觉效率高;语数英语隔天读, 书声琅琅气氛好。

5、两操:出操集队快静齐,动作规范做好操;每天眼操做两次,持之以恒视力保。

6、上课:铃声一响进教室,专心听讲勤思考;举手发言敢提问,尊敬师长听教导。

7、课间:课间休息不吵闹,文明整洁要做到;勤俭节约爱公物,遵循公德很重要。

8、午间班:各门功课要学好,遵守纪律最重要;预习复习要自觉,环环相扣才生效。

9、作业:审清题意多思考,合作探究不可少;簿本整洁卷面好,保质保量按时交。

10、活动:科技文体热情高,体魄健壮素质好;思想觉悟要提高,班队活动少不了。

11、生活:爱惜粮食要记牢,节约水电要环保;服从管理加自理,遵守纪律觉悟高。

12、离校:值日卫生勤打扫,按时离校门关好;横穿马路别乱跑,交通法规要记牢。

小学生课堂礼仪

…… 此处隐藏2379字 ……

10、递送或接受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。馈赠不仅是一种礼节形式,而且是人与人之间诚心相待的表现。馈赠礼品,一是社会交往中礼尚往来的需要,二是为了表达友情或谢意,不管是递送或接受,均应起立并用双手。

11、尊敬父母,离家道别,回家道安,帮助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,不任性。孝敬父母是调整父母子女关系的道德和行为规范。它的主要含义,一是指思想感情上要热爱和尊敬父母。即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,有出自内心的爱戴和敬重感激之情,二是指行为态度上,对父母的忠告和教诲,能虚心接受,恭敬有礼,尽可能按父母的要求去做,并在生活上能体贴照顾父母,为父母分忧解难。不任性,不固执。

12、能给长辈让座,让餐、让路,客人来访时会让座沏茶倒水。家庭中的相互问候,可以传递情感创造温馨的气氛。饭桌边的礼仪包括饭前洗手;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;招呼长辈先入座;咀嚼时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;不挑食;用饭进如果打喷嚏要侧转身体或用手帕捂住嘴,学会怎样夹菜、喝汤、吐骨;学会饭桌边交流,如说些有趣的让大人高兴的事情。做客应进门问好,出门道再见,不随便翻动主人家的东西,收礼须经大人允许并道谢。待客应热情礼貌,学会招待客人,双手捧杯敬客人,并学会恰当称呼。

13、乘车、出入公共场所排队、谦让,在影剧院、车站、码头等场所要注意公共卫生,遵守社会公德。乘车、购物和出入公共场所人多拥挤时,要自觉遵守秩序,依次排队,相互谦让,不要争先恐后。在影剧院、车站、码头等场所要注意公共卫生,不随地吐痰,不乱丢果皮、纸霄和杂物。

14、节日中注意衣着整洁,并按节日的特点参加活动或向他人致敬,问候。节日礼俗丰富多彩,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佳节。过春节一般要穿新衣服,亲戚、朋友、熟人、同学之间见面,要互致问候,态度要热情欢快,有时还要说一些吉利话,平时可话的玩笑话这时不可随便说,走亲访友,一般都要略备礼品。清明来临,学校一般要组织祭扫烈士墓,缅怀先烈的活动,祭扫过程中,要服饰庄重,不要穿花花绿绿的与庄严气氛不协调的衣服;态度要严肃,语调要沉重,不可嬉笑打闹;要遵守纪律,按统一口令向烈士鞠躬行礼,瞻仰和参观烈士墓事迹要保持安静。中秋节要注意问候长辈,元旦、国庆等节日要注意布置环境,参加庆祝活动等等。

15、文明就餐,注意谦让和礼节,购饭菜应排队,注意卫生,爱惜粮食,举止文雅。到了就餐时间,在校用餐的同学要注意谦让,讲究公共礼仪。首先要注意遵守秩序,在规定的窗口下,自觉排队购饭,不插队、代买、有急事的同学应主动照顾。其次要注意卫生和珍惜粮食。饭前要洗手和冲洗餐具,不挑食,不乱倒剩饭剩菜,爱惜粮食。第三要学会尊重和礼让。尊重炊管人员的劳动,发生矛盾后,要注意谦让谅解,洗碗时相互礼让,不抢先、拥挤。第四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形成。不大声喧哗,不端着碗走来走去,不发生过大的吃饭声音。吃相要文雅。

16、遇见来校宾客,热情行礼招呼、主动介绍,友好待客,外校或外班老师来班听课,课前礼貌问候,课上认真听讲,踊跃发言。本校为宜昌市窗口学校,经常有宾客来访,课间遇到来宾要主动行礼、问候、对待来宾问题,要热情解答。

17、遇见外宾,以礼相等,不卑不亢。尊重对方的生活习俗。对外宾以礼相待,热情友好,小记者应大大方方地进行采访,声音响亮。